导航菜单
首页 >  粗读 细读 选读读简  > 《刘姥姥进大观园》文本解读

《刘姥姥进大观园》文本解读

一、作品梗概

    《红楼梦》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,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。小说以贾宝玉、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,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。课文节选自《红楼梦》第四十回,原题是“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”。这一回主要写贾母等人在大观园游玩、吃饭以及行令宴饮的情形。二、作者简介

    曹雪芹,字梦阮,号雪芹,清代小说家。他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、富贵风流的生活,后因亏空获罪被抄家,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,后又移居北京西郊,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。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,历经多年艰辛,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、艺术性的伟大作品---《红楼梦》。三、教学设计

    (一)预习课文,搜集资料布置任务,让学生提前搜集关于《红楼梦》以及作者曹雪芹的相关知识,并整理成笔记课上交流,教师总结。

    (二)初读课文,整体感知。把握故事情节,文章可分为三部分。

第一部分(1--3):故事的开端。写刘姥姥来到大观园,凤姐、鸳鸯商议,把刘姥姥当作女清客,准备取笑她。

第二部分(4--10):故事的发展与高潮。写刘姥姥上演“笑”剧的过程和众人的反应。

第三部分(11):故事的结尾。写刘姥姥的感慨。

    (三)品读课文,问题探究。

    学生活动:这是一篇自读课文,学生可以围绕课文,通过粗读--细读--品读等环节,把握小说的艺术特色。

    主问题1:在文章中找出能够充分展现刘姥姥形象特征的语句进行赏析。

    设计意图:刘姥姥作为《红楼梦》中的一个小人物,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她在整部小说的情节构架中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,作者借她的三次出场,即“三进大观园”,也赋予她见证荣宁二府从繁荣到败亡的特殊地位。

    知识补充:刘姥姥“三进大观园”

    刘姥姥一进大观园:刘姥姥的女婿狗儿不争气弄得家业萧条,就搬出了城住到了乡下。到了年冬岁末,王狗儿家无以为计,顾头顾不得尾,岳母刘姥姥只好借着狗儿祖上与贾府连过亲,到贾府攀亲,寻求救济,刘姥姥一进荣国府,旗开得胜,她不但使贾府认下了这门亲戚,还拿回来二十两银子外加一吊钱的援助,使这个庄户人家度过了难关。

    刘姥姥二进大观园:刘姥姥见到了王熙凤,而且很快就见到了贾母。因为贾母正好想找个上岁数的老太太话,所以,就留她在这儿住,留她在这儿玩,几次宴请在参观的过程当中,又是坐船又是行酒令,活动内容非常丰富。刘姥姥为王熙凤的女儿起了名字,叫巧姐,最后带了好多东西回去,临走时,平儿还为其雇了轿子。

    刘姥姥三进大观园:她得到信息贾府被抄了,她去狱神庙探望凤姐,凤姐拜托她一定要把巧姐找回来。她费了好大劲才把学唱戏的巧姐赎回来,结果她卖了房子凑钱赎了巧姐带到乡下了。主问题2:文章第七自然段写众人的校,绘声绘色,各具情态,试着分析其原因。设计意图:众人面对刘姥姥的滑稽之态时各具特点的笑,是贾府中主要人物的性格和身份的充分体现,这道问题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并了解书中主要人物的形象,但前提是对这些人物之间的关系需要有一个清晰明白的认识。

    (四)总结 

    抓住人物的个性特征,“摩其形,绘其神”。

    教后感悟(有感于刘姥姥)

    本节是刘姥姥二进大观园,通过刘姥姥的眼睛把大观园的奢华、美丽和富家子弟奢靡的生活展露的一览无遗。读完刘姥姥,对这个人物是越发的喜欢,喜欢她的睿智和善良。

    面对贫苦,她不得不扯下自己的尊严,戴上一幅丑角的面谱,变成一个引人发笑的对象,但她绝不是傻子,她知道只有哄得老太太开心,装作愚者才能博得他人的同情,得到些恩惠。但她绝不是趋炎附势、爱慕虚荣之人,面对贾家生活的豪奢,她没有表现出羡慕的情状,反而只是一心一意计算着平实的居家生计。可以从文中“昨儿见了老太太正房......果然威武”,“如今又见了这小屋子,更比大的越发齐整了;满屋里的东西都只好看,可不知叫什么”,此两句可见刘姥姥说话得体,对每项新奇东西所引出来的神态,流露的每一句言辞,纯然出自本性天真,恰如身份,并不带丝毫牵强附会,矫揉造作。此外,还表现在第六回刘姥姥第一次来贾府打秋风的时候,就展示出了她的自尊自爱,虽说是来要钱的,但她绝不是厚颜无耻之人,在向王熙凤讨钱的时候,曹公详细记载了刘姥姥的心态,她先是脸红羞愧,不好意思说,最后想了想此行的目的,还是忍辱说了出来,寥寥数笔,就将刘姥姥内在的纯真善良展现出来。

    如果说王熙凤聪明,多是锋芒外露,不懂掩藏;而刘姥姥看似愚蠢,频繁闹笑话,实则心如明镜之人,这样的人活得通透有智慧,是一个大智若愚、大巧若拙、丑中蕴美、朴实聪明之人,做人应当如此!

相关推荐: